朝鮮鴨綠江邊,義州附近。
冷冽的寒風中,曠野里出現一道黑線,隨著時間的推移,線條逐漸變粗變長,最後變成一張地毯,慢慢覆蓋大地。
東岸清軍營寨里,清軍士卒涌到寨牆邊,看見移動的地毯,瞬間騷動起來。
無數頭戴軍帽,身穿過膝大衣,肩抗插著雪亮刺刀燧發槍的魏軍,昂著頭,嘴裡哈著白氣,向是一列列齊頭並進的蒸汽火車一樣向前挺進。
在無邊無際的軍陣中軍旗飄揚,二十萬大軍足有數百面認旗,寫著「關張趙馬黃」等漢字的旗幟獵獵作響。
雄赳赳氣昂昂的魏軍將士,向前挺進,軍官在認旗下昂首闊步,意氣風發。
他們呈現的畫面,仿佛高義歡曾讀過近代歷史課本中,八國聯軍進軍北京的一副插圖。
這時高義歡身上披著貂皮,身邊是氣宇軒昂,帶著一絲驕狂氣息,準備一展身手的武院生們。
這次高義歡拉出這麼多人馬,打朝鮮其實只是個藉口,更深層次的意圖,其實是藉機會提拔大批武院生,使得帝國軍校的高才生們,逐漸掌握軍隊。
魏軍的高級將領,多是舊式將領,許多人都是草寇出身,沒讀什麼書,不明大義,還有各種風吹兩邊倒的降將、軍閥。
這些人都有本事,大部分人都忠於高義歡,但是他們身上卻也有不少舊式軍官的毛病。
雖說高義歡相信自己能鎮住他們,只要繼續給好處,這些人就會一直效忠他,但是高義歡不可能把好處,全部都給他們。
高義歡與勛貴集團之間,出現了衝突,便使得他對老將們不太放心,所以他決定提拔接受過教育的武院生,來逐漸取代老將們。
這不僅能讓高義歡覺得安心,也是軍隊發展的潮流。
這時漫山遍野魏軍向前挺進,肩上的刺刀,隨著士卒的腳步上下起伏,騎兵在兩翼縱馬馳騁,火炮和輜重大車於後隨行,場面蔚為壯觀。
高義歡騎在馬上,意氣風發,謂左右道:「萬曆年間,明軍曾從此渡江進入朝鮮,擊敗了倭國。今日朕率軍親征,再次進入朝鮮,不只要掃滅殘清,還要對朝鮮實施教化,納入大魏版圖。」
雖說朝鮮一地很窮,歷代中原王朝都看不上眼,就連皇太極令清軍擊敗朝鮮後,也因為不合算,沒占據朝鮮這個窮地方,但是高義歡覺得,既然打下來了,沒理由再扶植一個政權。
既然朝鮮一直仰慕中國文化,自稱小中華,作為中國天子,高義歡還是很樂意,張開懷抱,讓朝鮮融入大魏這個大家庭的。
受到此前軍功授田制度的影響,魏軍上下對於版圖,都充滿了可望,充滿了兼併的欲望。
將士們誰也不知道,打下來的土地,會不會成為自己的田產,而只要有可能,他們便有吞併的欲望。
現在高義歡雖然停止在關內賜予軍功田,但是為了刺激移民和拓殖,卻沒有停止賜給將士關外土地和新占據的土地。
眾多將領聽了高義歡的話,臉上都笑了起來。
誰也不會懷疑高義歡的話語,二十萬大軍必定能掃滅殘清,吞併朝鮮。
將士們向對岸看去,那就是明軍曾經戰鬥過,擊敗倭寇的地方。
如今比明軍更加強大的魏軍,來到這裡,朝鮮的清軍能夠抵擋大魏的雷霆之怒麼?
這時魏軍進抵江北,高義歡一揮手,身後大軍便陸續停止下來。
他目光遠眺對岸,發現對岸營地里的清兵,居然還沒跑,不禁笑了,「這點兵馬,也敢攔朕!」
「陛下,臣願率三千兵馬擊破敵營!」一名年青軍官立時行禮道。
軍官是梁以樟的兒子,他父親是文官,他卻非要從軍,是軍中少壯派,被高義歡編寫的教材,深深毒害。
高義歡點了點頭,大笑道:「好,朕准了!」
這次出來就是拿清軍,給他們練練手,高義歡當即同意,還很有興致的跟李定國打賭,不出半個時辰,就能擊敗清兵。
魏軍斥候早就探查清楚,義州附近只駐紮了三千清兵,高義歡不曉得豪格這麼分配兵力有什麼意義。
這時旁邊的李定國卻詫異道:「奇怪,不逃也罷,居然還敢出來應戰!」
「咦?」高義歡順勢看去,果見清軍營門緩緩打開,一群清軍湧出營寨,慌忙列陣。
「這些歪瓜裂棗,想做什麼,難到還要出營跟朕野戰?」高義歡氣笑了。
正當高義歡準備揮手下令,讓軍隊出擊,滅了敵兵時,對面卻奔出幾名騎兵,直接向魏軍跑來。
見此高義歡收回手臂,叫停了準備出擊的軍隊,眯眼注視著踩著冰面過河的清將。
他們沒穿鎧甲,沒帶兵器,一直奔到西岸,被陣前的魏軍攔住,然後被前軍士卒領至中軍。
幾名清將見了高義歡,為首一人納頭便拜,用有些生硬的漢話,說道:「罪臣崔吉明,原朝鮮國兵曹判書,拜見天朝皇帝,恭請天兵入朝滅虜!」
高義歡眉頭舒展,原來是朝鮮軍隊,「你駐守於此不撤,就是為了恭迎朕嗎?」
崔吉明道:「回稟皇帝陛下,虜首豪格,正於朝鮮燒死搶掠,意圖堅壁清野,對抗天朝,罪臣是特來肯請陛下救一救三韓百姓!」
朝鮮本來就窮,魏軍很難得到補給,豪格還來個堅壁清野,就有點討厭了。
高義歡問道:「豪格現在何處?」
崔吉明道:「還在平壤,不過正準備往南撤退!」
李定國道:「陛下,豪格不守平壤,又堅壁清野,退往南部,估計是想拉長我軍糧道,同我們比消耗。」
高義歡笑道:「朕的軍糧可自登州渡海而來,他的算盤恐怕打錯了。」
李定國道:「朝鮮境內多山,有幾座山城,要是讓豪格退入堅守,大軍無法展開,攻擊必然曠日持久,消耗甚多。」
二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確實很多,高義歡並沒有長期再外拉練的打算,他眼睛一眯,忽然喝道:「趙世仁,朕命你帶一萬騎兵,立刻南下追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