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崇禎三十年到崇禎三十五年的時間裡,整個世界上只剩下了一個聲音:
「偉大的大明帝國皇帝、羅馬皇帝、俄羅斯大皇帝、文殊皇帝、天可汗,崇禎大帝萬歲萬萬歲。」
這不是夢境,這就是現實。
七年前,克里特戰役中,以李定國為主將的明軍一戰擊潰波拉斯和比特利斯,踩著他們兩人和無數敵軍的骸骨開始了自己華麗的變身。
在那以後,無數明軍自巴爾幹半島登陸,解放了被奧斯曼竊占多年的伊斯坦堡,並且崇禎皇帝宣布,將其改稱回「君士坦丁堡」。
在這裡的街道上,不僅有明甲持銳的明軍衛兵,更有無數各族平民在此叫賣,但最上空卻飄蕩著大明的玄鳥旗。
兩年之前,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末任蘇丹默罕默德四世被人發現悽慘的死在一處草房,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明在全世界無可動搖的霸主地位。
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三世提起,大明及西班牙、奧地利四國當權者簽署了由內閣起草的「和平憲章」。
這份憲章標誌著崇禎二十九年提出的設想在那一年成真,世界上有個一個正式的全球維和組織——「帝國議會」,用於維持全世界的秩序與和平。
當然,帝國議會總部被設在大明的京師。
漸漸的,三年又過去了,大明這個名字成為了讓全世界顫抖和敬畏的存在,而君士坦丁堡也成為了大明帝國在西面的文化交融中心。
在這三年中,帝國議會增加了二十三個成員國,也有十八個國家因不服從帝國議會的諭令而被滅國,現在則降級成為飄蕩著大明國旗的「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崇禎皇帝給印度平民大明百姓的身份以後,印度國內卻接連動亂不堪,甚至波及到了向來安平的本土。
這引起了內閣的高度重視,蔣德璟當即召開會議商討此事。
多番打聽之後,這場動亂的具體原因自然是因為印度人民嚮往大明國內安定、富足的生活,無論曾經的貴族,還是如今的平民都在想方設法的進入大明本土。
崇禎三十三年全國人口普查,大明本境的漢族百姓一億兩千萬人,其餘各族人民共有兩千多萬人,其中印度人就占了一千八百多萬。
經戶部緊急會議,向內閣提交了限制外族人口進入本境的章程。
奇怪的是,這一還在審定的章程卻被崇禎皇帝越過內閣會議,直接下旨執行。
很快,這一旨意被貫徹到本境各省。
根據最新的「外族人口入境律」規定,包括印度地區、遠東地區及歐洲地區的各族平民今後若想獲得大明帝國平民身份,就必須擁有得到認可的一技之長。
所謂一技之長,就是只有當朝廷認定你入境以後會對大明的經濟及各個方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不是徒增人口負擔的無用之人。
在這一法令出台之後的半年,內閣下發了後續政策,即在現有的本境各省進行外族人口普查。
這一普查,是強制執行的,而所謂的「本境」,既有統一之後的永樂年時疆域,還囊括了已占領的遠東和東南亞部分地區。
外族人口普查,很顯然是帶有些許所謂「民族歧視」特色的,並且也在執行過程中發生許多血腥事件。
這也很快被別有用心之人捏住大說特說。
崇禎三十五年六月,一名前印度平民在孟加拉地區率眾反叛,號稱是要終結殘暴大明帝國在印度的統治。
由於正在強制執行的「外來人口普查政策」拒絕了大多數印度人及俄羅斯人進入大明本境的機會,這次麼孟加拉忽然發生的反叛居然迅速擴大。
反叛軍宣稱新建伯王先通為大明留在印度的「走狗」,並以移民後的漢族百姓為主要攻擊目標,聲勢很快傳播到大明本境。
孟加拉反叛軍迅速得到響應,這令駐守在該地的守備將軍祖德仁深為驚恐。
接到消息的新建伯王先通害怕被崇禎皇帝怪罪,驚怒交加,嚴令祖孟加拉地區守備將軍德德仁對調集該地叛軍剋期剿滅。
祖德仁被打了滿臉包,作為亞洲境內首個發生反叛的外境府,他更是面上無光。
很快,祖德仁曉諭孟加拉府全境,調集三萬明軍對叛軍進行毫不留情的雷霆鎮壓。
率領軍隊出發的同時,他以守備將軍的名義發下告示,誰取得這股叛軍首領的首級,全家都會被接進大明本境,並且獲得田地等各種獎賞。
孟加拉叛軍儘管人數迅速增至八萬,但聽見祖德仁親自率領大明軍隊前來的消息,卻是人心渙散。
在這樣的情況下,叛軍首領辛赫錯誤的決定進行迎擊。
崇禎三十五年六月底,三萬明軍在達卡郊外與多達九萬的孟加拉叛軍遭遇,隨即展開了激戰。
大約是半個時辰,叛軍全線潰敗,辛赫被一名叫做王忠的千總砍下首級交到祖德仁面前。
祖德仁又討好似的把這顆叛軍首領的首級交予王先通,這使得後者鬆了口氣,無論如何,這場叛亂鎮壓的還算迅速。
王先通本欲將辛赫頭顱上呈京師,卻被崇禎皇帝諭令就將其留在阿格拉,以震懾宵小。
這場孟加拉地區所謂聲勢浩大的反叛就這樣滑稽的結束了,這同樣讓世界看見了大明的強大軍隊實力。
當然,那名奮勇當先砍下辛赫首級的千總王忠敘功第一,終於累功升任孟加拉地區游擊將軍,這是後話了。
這場來去匆匆的暴亂雖然被明軍以強大的實力迅速鎮壓下去,但崇禎皇帝同樣在其中看出了一個事實。
有些地方的民族,你是不可能融合的,更何況這個印度還是後世所稱的文明古國之一。
既然這個民族的文明也是源遠流長,他們不想服從自己的統治,那麼自己何必要給自己添堵?
崇禎三十五年七月下旬,即孟加拉暴亂平息後的一個月,一道聖旨姍姍來遲。
聖旨上的內容,讓王先通這個跟隨崇禎皇帝見慣風浪的將軍都是驚駭不已。
意思很明白,要儘可能的消滅古印度存在的一切證明,就算不能,那也要徹底讓這個文明終止。
......
從阿格拉開始,印度境內的所有城鎮陸陸續續都接到了一項命令,焚毀一切記載古印度和莫臥兒歷史的書籍。
「都他m給老子燒了,要是有誰敢留著,全砍了!」
「自動交出來的全部免罪,要是讓我們搜到,那可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無數明軍怒氣沖沖的上街,踹開一個又一個房門,但凡是刻印有印度文字的書籍都被找出來扔到大街上集中燒毀,字畫自然也不例外。
「放手!老子讓你放手!!」面對一名抓著手中印度字典不放的印度耄耋老者,這名明軍把總也是毫無憐憫之情。
他先是一腳將其踹開,緊接著將字典從他手中奪過,臨走還「啐」了一口,喝道:
「要是有誰還真就不信那個邪,還留著書本的,那就別怪老子刀下無情了!」
再向前,一隊明軍從原本莫臥兒的貴族宅子裡搜出一車車的私藏書籍和字畫,為首千總正怒不可遏,唾沫橫飛地吼道:
「拉出來,有一個算一個,全砍了!」
很快,這一家貴族,被明軍當著大街滿門抄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