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霍光很像嗎?
這個問題高務實此前並無關注,因為他下意識里首先有一個固有觀念:霍光雖然是顧命大臣,但他的權力首先在於是他是大將軍。
漢朝的大將軍是個什麼職務?《漢官儀》載:「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文獻通考》云:「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
簡單的說,這個職務的權力之大甚至遠超丞相。
既然如此,那我高務實與霍光能有什麼可比性?就算我當了內閣首輔,那也只是個假丞相,不僅無丞相之名,甚至也無丞相之實——起碼丞相能開府,首輔大學士可沒這權力。
連丞相都比不了,豈敢碰瓷「其權遠出丞相之右」的大將軍?比不了,根本比不了嘛。
正是因為西漢與大明在官制上的巨大差別,高務實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其他人的眼中居然可以和霍光相提並論。
然而方才被沉一貫這般含沙射影一番之後,高務實腦子裡閃過霍光的生平、作為等信息,兩相對比一下,卻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來——還真是很像啊!
首先,出身很像。
霍光是什麼出身?簡單表述:霍去病的弟弟。
詳細點說,公元119年,剛剛橫掃了漠北,完成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在得勝回朝,在路上落了一下自己老家,將同父異母的弟弟帶走了。毫無疑問,他這個弟弟就是霍光。
重點:朝中有人,且此人極得皇帝信重。那和高務實一對應,他有高拱這個三伯,也是朝中有人,且此人極得皇帝信重。是不是很像?
接下來,霍去病對自己這位同父異母的弟弟小霍光疼愛有加,先是安置在了自己的帳下做郎官,後來又提拔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然後年紀輕輕又推薦做了武帝的奉車都尉。
奉車都尉是幹什麼的?出則奉車,入侍左右,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當然了,霍光這會兒不過十幾歲的孩子,連自己都保護不了,保護武帝純屬開玩笑?
但是那都不重要,因為這個職務本質上是用來儲備幹部的,與歷朝歷代常有的功臣高官子弟充當皇宮禁衛意思差不多。
霍去病給自己弟弟安排這個位置,顯然是很費了一番心思。這個官有點類似於貼身保鏢兼隨行秘書,屬於整日裡都在領導身邊歷練,既長本事,又混臉熟,無論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前途一片大好的。
之前一直說,官場原則就是領導身邊的人當領導看,所以領導的秘書和司機從來都是「人微言重」,宰相門下四品官嘛!而且,一旦領導認為你行了,那沒說的,馬上就有獲得「鍛煉」的機會。
高務實與之相比是不是也很像?當然像了,因為高務實雖然不是做奉車都尉,可是他做了太子伴讀啊!
這太子伴讀可比奉車都尉還要更勝一籌,畢竟霍光給武帝做奉車都尉的時候,武帝早就是一個成熟老練的老皇帝了,只有他改變身邊人的份,斷無身邊人改變他的可能。而一個穿越者做了太子伴讀呢?誇張點說,他能塑造將來的皇帝!
不過有一點比較特殊,那就是武帝一朝,這種vip親信卻特別容易出事,幾乎沒有幾個最終順利熬到最後。原因無他,這大領導脾氣有點難以捉摸,而且他們所處的時代是個大變革時期,無論朝廷層面還是社會層面,相較於以往的中國差別都太大了。
顯然,武帝為了自己的豐功偉績而搞出的那一系列奠定後世統治框架的改革,在他之前誰都沒見過,打下來那麼大個國家誰都沒統治過,那樣龐大的全民戰爭也誰都沒組織過。武帝的武功與奠定的制度,比秦滅六國時還要更加的複雜。
大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變,各種眼花繚亂的各種經濟政策改革,無處不在的複雜民生考驗。在這種誰也沒幹過甚至沒見過的情況下,大量的錯誤等著你犯。再加上武帝脾氣又不好,在他身邊廝混,一不小心可能就完蛋了。所以武帝的尚書台中,大量官員才會像走馬燈樣的你方唱罷我登場。
霍光這個十幾歲的孩子,除了有一個過硬的哥哥做靠山之外,剩下什麼都不過硬,偏偏每天身處武帝的決策圈,看著全天下最頂尖的人精,霍光能怎樣、該怎樣?當然是謹小慎微的觀察與成長著。
伴君如伴虎,更何況伴的這隻虎還特別虎。而更糟糕的事發生了,霍光的後台僅僅硬了兩年。誰也沒有想到,勇冠三軍的霍去病那麼早就走了。武帝很悲痛,將他的墓安在了自己陵邊,還修成了祁連山的形狀。愛屋及烏之下,武帝對他的這個弟弟也難免高看一眼。
與此同時,哥哥的死讓霍光明白,他現在只能靠自己了,他已經沒有任何躺平和犯錯的資本了,趁著皇帝對自己哥哥還有點熱乎勁,自己必須加速成長。
霍光在這充滿變局的漩渦中心,摸索出了一種幾乎是唯一可行的成長策略:如機械一般的精準謹慎。
與以往的皇帝們不同,武帝的身邊全都是頂尖大才,一般人根本進不了核心圈。為了留在這個圈子裡,霍光漸漸的進化成了沉穩如水、幹事細緻、言語得當、舉止極有分寸的頂級秘書。
霍光精準謹慎到了什麼程度呢?「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
意思是他每次出入宮門,上下殿階,停與走都有固定的位置,每次落步甚至能做到連尺寸都絲毫不差。
更恐怖的事,這個十幾歲的孩子就這樣陪伴了武帝的整個後半生,長達三十年的朝夕相處之下,霍光居然從未有過一件讓武帝批評的事。
霍光也創造了一個記錄,就是成為武帝朝超長待機的第一人。他的這份謹慎與能幹,最終打動了武帝。霍光這輩子,從來沒有多餘的動作,每一步動作都謹慎、有效,而且節制,基本上全都有其意義。
以上這些,與高務實是不是又很像了?
說謹慎,高務實的任何舉動必先規劃,提前考慮好每一個細節,而且首先確保自己不會因此「出大事」。同時,他在明面上從不得罪任何人,即便面對政敵也是溫文爾雅、笑容可掬,除了在軍中之外,幾乎從不曾見他滿面寒霜、疾言厲色;
說有效而節制,高務實要求自己每一步都必須恰到好處,既不能裹足不前,又不能步子大了扯著蛋。他多方推進改革,但從來都是拉一派打一派,而且絕不把對手逼入死地,總是留出一條活路,免得人家和他魚死網破。
接下來,看看託孤。
武帝在做最終決定前,就已經命人畫了一張「周公負成王朝諸侯」的圖賜給霍光了。
這張圖大有來頭,當年周公代替年幼的成王執政,成王長大後,周公還政成王。霍光自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武帝這麼做是在透露兩件事:第一,我要立少子劉弗陵;第二,你要做輔政的「周公」。
但是,意思雖然明擺在那了,可到了後元二年的春天,武帝在五柞宮病重的時候,霍光仍然大哭著問武帝,您要是真不行了,誰能繼承大統?
武帝就問他,你難道沒明白此前我賜你那畫的意思?立少子,你行周公之事。
霍光當然明白武帝賜圖的意思,但是他更明白:政治聲望這東西,必須得是「先帝」親口說出來的才最管用,因為那是「先帝遺命」,天然政治正確。
而且霍光知道,這也是武帝最後的試探。試探什麼?就是看看你霍光看到這幅畫後的反應。
如果霍光以「吾非相,乃攝也」自居,大手一揮:您老儘管走,小傢伙我一定給您管好嘍!那沒的說,武帝一定會奮起最後的餘烈,將霍光帶到地下繼續給自己當秘書。
與此同時,霍光還在武帝親口給出合法性的時候,連削帶打的將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金日殫給擠下去了。
當時霍光頓首讓道:「臣不如金日殫。」
霍光這句話遞過來後,旁邊的金日殫被逼無奈,馬上說出了自己的政治短板:「臣外國人,不如光。」
大家都是高手,都是一點就透的頂尖聰明人。他金日殫是當年霍光他哥打服的匈奴休屠部王子,非常傳奇的成為了武帝身邊的寵臣,能沒幾把刷子嗎?說這句話是因為他已經感受到了霍光的用意,並且判斷出武帝肯定更傾向於霍光而不是他。
那麼現在對比一下高務實,當初隆慶駕崩之前他是怎麼做的?
先是安排好了陳皇后這一步暗棋,然後巧妙地跟隨太子朱翊鈞同時前往隆慶面前見皇帝最後一面。
由於他適時出現在了臨終的皇帝面前,果然等到了皇帝親口說出那段話:「他親政之前,還是由你陪著他讀書。你不光要好好陪他,還要監督他,就像之前講官們沒有講明的道理,你為他開講那樣。」
就這一段話,直接奠定了高務實依舊可以留在新君跟前的特殊地位,即便事後李太后曾一度有意調離他,最終也因為先帝遺命而不得不咽了回去。
這還不算完,隆慶咽氣前一刻,高務實安排好的暗棋陳皇后在最關鍵的時刻直接發問:「皇上,若將來鈞兒親政之前,國家有事難決,我姐妹二人又是不曉事的,卻要如何是好?」
於是,隆慶帝毫不猶豫地做了最後一個,也是最為關鍵的政治背書:「凡有事難決,問高先生即可。」
另一手輔助性的暗棋黃孟宇則悄悄提醒了時任司禮監掌印孟沖,於是孟沖又出面為這句話釘死了合法性。當時他立刻上前一步,高聲道:「聖諭:新君親政前,政事由元輔高先生代決。」
看看,高務實當時的手段是不是與霍光在武帝臨終之前幾乎一模一樣?先是確保自己一方的合法性,同時奠定「首席顧命、代行君權」的地位,那麼也就打壓了同為顧命大臣的其他人的權威。
接著看,武帝駕崩後,霍光拜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成為了帝國的舵手,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左朝政。
這個次序是很有講究的,一堆將軍排到了前面。這個時候,丞相已經排到了第四位,為什麼?因為前面三位都是錄尚書事的。
漢武帝時期的官職問題太複雜了,講起來太費篇幅,這裡暫且不提。總之,霍光此時的大司馬大將軍總領尚書事,相當於抓住了整個漢帝國的軍權和政權。
準確的說,他手中的權力,比當年劉邦和呂后還要大!因為他是皇權與相權的二合一!從那一刻開始,他雖無皇帝之名,但已經在履行皇帝之實了。
對比而言,彼時的高務實當然遠沒有這種權力,但是他雖然沒有,可高拱有!
論皇權,高拱是首席顧命,先帝欽定的「凡有事難決,問高先生即可」;論相權,他自己就是首輔,而且還身兼吏部尚書,直接管了人事。再考慮到彼時高拱已經開了海禁,搞了軍工私營,正全力在經濟發達地區搞一條鞭法,財權實際上也在他手裡。
皇權兼相權,是不是又相似了?
那麼,到這裡就完了嗎?當然沒有。
此時霍光雖然搖身一變成了攝政的周公,但此時卻面臨著一個問題:他並沒有政治聲望。
他前面這三十年僅僅是武帝身邊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小秘書,沒有一件具體的政務和戰功是他這個秘書干出來的,如今大領導辭世,卻把公司託付給了秘書,顯然會有很多人不服。
武帝已經讓皇權獨占鰲頭五十年了,其他所有勢力全都被他轟成了渣渣。要說當年,那的確是誰也惹不起他,大家也沒辦法,現在好不容易新時代了,憑啥最終讓你一個小秘書給截胡?反了你了!
這幫反對派中有武帝的兒子,也有託孤輔政的大臣們,涵蓋面非常廣,不過最終都被霍光輕鬆拿下了。之所以輕鬆,是因為這幫人的水平跟三十年修煉出了金身的霍光比差距過大,不過篇幅有限,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總之,霍光執政的二十年,其實就幹了一件事,當然也的確干好了這件極其難幹的事:給武帝擦屁股。
他安撫了瀕臨暴動的天下百姓,他剿撫並用的平定的各地的邊患。多個眼瞅著就要爆炸的軍火庫生生被他按滅了火源,行將爆炸的大漢帝國也平安渡過了危機。當然,他也側面的再次給武帝長了臉,大帝所託得人,眼光著實厲害。
同樣相似的,在高務實明里暗裡的操作下,高拱身邊最大的危機,張居正-馮保集團被「輕易」拿下,同時張居正還混了個善終,臨死前交代張家幾位公子將來莫要與高務實作對。
大明的首輔之位也繼續留在同為實學派的郭朴、張四維手中,要不是張四維依然沒逃脫突然丁憂這個「宿命」,申時行能不能上位首輔都難說。
而高務實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先是以連中六元的成績獲得大明官場的頂級入場券,接著在為官過程中通過各種文治武功在朝廷與軍中建立起足夠的功勳與威望,成功接手三代首輔留下的政治遺產。
與此同時,他也有節制的打擊了政敵,把此前最大的政治威脅和新進冒出來的威脅逐一消除。到了現在,連最近、最後一個威脅沉一貫,事實上也已經被他逼到了牆角。
隨著沉一貫的自身難保,王家屏、梁夢龍又卸任在即,此時的高務實已經一腳到了霍光那權力與威望的門檻上,只差最後一步
----------
感謝書友「雲覆月雨」、「鄰家男孩1」的月票支持,謝謝!
ps:儘量把史料感澹化了一些,自我感覺還算良好。其實還刪除了一些對比,不知道諸位是否看得出來刪在什麼地方?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