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術,皇家並不僅僅只是開明,也會親自參與其中。
就中國的傳統而言,皇帝如果花費時間在處理國政之外的事務上浪費時間,那麼無疑就是昏庸的表現。嘉靖的修煉、天啟的木匠,這些都其昏庸的表現。也是有違傳統明君標準的。
而在這一點上,歐洲社會對於國王的要求無疑更寬鬆一些,無論是英王亦或是法王,在17-18世紀在近兩百年的時間之中,歷代王國都痴迷於科學,除了對科學家給予資助之外,他們之中更是不乏親自參與到研究之中。就像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親自參與了斷頭台刀片的改良設計。由於斷頭台斬首刀片很容易卷刃,路易十六將其改良為三角形。最後他自己被推上親手設計的斷頭台——一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黑色幽默。
在大明,當然沒有歐洲那種寬鬆的環境,皇帝的「不務正業」仍然會受到抨擊,但是眾所周知,興乾帝從來不會問及他人的看法,甚至在規劃皇宮的時候,他就親自設計一座「格物殿」,那是皇帝從事研究的地方。
儘管在過去的多年間,國家政務牽絆著朱明忠很多精力,但是他只要有時間仍然會在「格物殿」中進行研究,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除非了幾名助手之外,在更多的時候,他是自己親自進行一些實驗,隨後再把試驗過程送到清河書院,那裡的學生和教授會複製他的試驗,最終製成工業產品。
就像幾年前朱明忠「研製」的雷汞一樣,儘管是由他完成的試驗室製取,但最終的工業化生產,就是由清河書院的學者們共同完成的,也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把初時雷汞日產量不到十兩提高到現在的十數斤,滿足了生產迫擊炮彈的需求。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正是迫擊炮的需求促進了朱明忠去製取雷汞,畢竟迫擊炮的瞬發撞擊引領以及擊發底火都得有雷汞。雷汞是起爆藥,青銅野戰炮的炮彈和手榴彈可以用定時引信湊合,但是想要提高迫擊炮的效果就非得有雷汞不可,
在火工品中,雷汞的工藝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極為簡單的,只需要由汞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汞,再與酒精作用而製成。即可以用來製造起爆雷管,也是製造底火的必須。
在大明,汞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無論是中醫或是煉丹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水銀,所以,水銀的產量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在解決了工業化製取的安全性之後,雷汞的生產就步入正軌,以雷汞為原料製造的雷管不僅應用於迫擊炮彈,同樣也被廣泛應用於手榴彈和炮彈之中,以提高其威力。早在興乾五年,雷汞的月產量就突破了500斤,也正因雷汞生產的順利,朱明忠才會決定進行現在的研究。
「陛下,兵工廠已經按照您的要求,製造了新火帽。」
幾個月前,剛剛以武備學堂第六名畢業的邵武傑和其它前十名一樣,成為了陛下的侍從官,作為侍從官,他在很多時候都是跑腿,就像現在從兵工廠取來陛下定製的火帽一樣。
作為軍校生的邵武傑對於火帽並不陌生,無論是迫擊炮彈的撞擊引信,亦或是它的底部發火管,都離開不火帽。但是這個火帽,和他曾見過的火帽有明顯的區別。
打開鐵盒,盒子裡裝滿了銅質火帽,朱明忠隨後拿起一個,與普通的火帽不同,它的周圍多了一圈花邊。
「陛下,這個火帽似乎與迫擊炮上的火帽有所區別。」
邵武傑出聲詢問道。
「本質上沒有區別,火帽里的裝料與迫擊炮底火一樣,也就雷汞、氯酸鉀製成的的引發藥……」
解釋著火帽的構造,朱明忠拿起了一支火銃,在他拿起那支火銃的時候,邵武傑才注意到,那支火銃和普通的火銃有所不同。它的銃尾看不到火藥池蓋,擊錘上也沒有燧石。
沒有燧石怎麼用?難道是……火帽?
「陛下,它是用火帽引火?」
邵武傑的反應之快,超出了朱明忠的意料,他點頭說道。
「這就是火帽需多出一圈花邊的原因,把它扣在傳火帽上,擊發後有了這個突出的花邊,可以很方便的扣下來。」
將直徑超過6毫米的銅質火帽扣在傳火頭上,朱明忠興致勃勃的端著起了手中的這支線膛銃。
線膛銃不算是什麼新鮮的武器,早在忠義軍時期,就有穿著綠色軍裝的獵兵,他們在戰場上拿著燧發的線膛銃,獵殺高價值的目標,其運用有些類似於後世的狙擊手,儘管很原始。與普通步兵的滑膛銃相比,線膛銃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他的射程更遠,而且精度極高,比起有效射程不到百尋(米)的燧發滑膛銃,前裝線膛銃在射擊精度和射程方面已經超出了百步穿楊的概念,它甚至可以擊中三百尋外的目標。
不過即便是如此,它仍然沒能大規模普及,並不僅僅是因為相比於普通火銃線膛銃的製造工藝相對複雜,所以造價稍高,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裝彈困難。線膛銃的射程之所以遠超過滑膛銃,而且精度高,就是因為子彈在膛內沿著膛線旋轉,這就必須把子彈鑲入膛線才行。所子彈必須在嵌入膛線,為此在裝彈的時候,甚至需要用蠻力打擊子彈使其變形才能嵌入膛線,為了能順暢的裝彈,甚至不得在子彈外粘上一層鹿皮,畢竟令膛線壓迫鹿皮變形總比讓鉛彈本身契入膛線要容易些,可即便是如此它裝彈依然要比滑膛銃慢上不少。所以直到現在,線膛銃仍然只是小規模的裝備過獵兵,即便是在民間,其使用也不很廣泛。
不過即便是如此,多年來兵工廠已經積累了大量生產線膛銃的經驗,尤其是隨著加工設備改變,銃管的口徑已經可以保持一致性,這是大規模裝備線膛銃的前提。而且現在隨著蒸汽機開始在兵工廠內使用,動力以及生產設備的改良,也進一步降低了線膛銃成本,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裝彈速度。
「砰!」
在宮內的草地上,朱明忠拿著這支擊發銃,打響了第一銃,不過這一銃並沒有裝火藥,然後說道。
「相比於燧發銃,擊發銃在陰雨天的時候,更為可靠,反觀燧發銃在陰雨天,尤其是雨天時,幾乎無法使用。所以,將來擊發銃取代燧發銃必定是武器發展的必然……」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朱明忠取出了一發子彈,然後特意對邵武傑說道。
「你看這發子彈有什麼不一樣的?」
將子彈丟到邵武傑的手中,他接過子彈一看。
「它怎麼是尖頭的?」
銃彈不都是圓型嗎?
「過去,為了線膛銃能順暢的裝彈,我們甚至不得在子彈外面粘上一層鹿皮,畢竟令膛線壓迫鹿皮變形總比讓鉛彈本身契入膛線要容易些,可即便是如此它裝彈還是比滑膛銃慢上不少。線膛銃要想像滑膛銃一樣能夠流暢的進行裝填,就要在子彈上做文章,幾年前,戴梓曾他於設計了一種線膛銃,這種步兵銃的銃膛的藥室內壁被加厚,使藥室的內徑小於口徑,裝彈時,使用略小於口徑的彈丸裝填,使彈丸順暢的進入銃膛,當彈丸到達藥室後會被內徑更為狹窄的藥室卡住而無法繼續前進,這時用探條使勁沖打,鉛制彈丸就會在藥室內壁與探條的雙重作用下變形從而與膛線契合。」
提及戴梓的那個發明時,朱明忠的心底依然會忍不住想要去稱讚國人的聰明才智,類似的發明歐洲人要等到19世紀中前期才發明出來。而在火銃於大明完全普及後不到十年,戴梓就已經研製了類似的發。
「這個臣倒是聽說過,不過似乎在應用的時候碰到了一些問題,在學校試用的時候,普遍反應沒有普通的線膛銃精度高。」
因為許多武器最開始都是在武備學堂進行試驗,所以邵武傑自然也聽說過這種武器。
「沒錯,或許這種方法提高了射速,但是它有一個問題,雖然彈丸通過很打壓的手段與膛線契合起來,但是它的形狀卻變得的略扁,影響了子彈的旋轉與殺傷力,所以它的精度與射程自然趕不上普通的線膛銃。」
不過戴梓最讓朱明忠欣賞的地方,就是他很快就開始對其進行了改進,而且改進的效果也還不錯。
「不過,後來似乎也改進了,現在軍隊裡已經開始裝備這種線膛銃了,它使用的就是這種圓頭子彈,不過與陛下的這個似乎不太一樣。」
邵武傑拿著子彈說道。
「雖然兩年前的試驗並不怎麼成功,但是後來戴主事又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了改進,他設計了一種圓柱子彈,這種子彈在經藥室內壁的擠壓後變為標準的圓柱狀,子彈的穩定性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現在軍隊已經開始少量試用了,聽說使用的效果還非常不錯,很受獵兵的歡迎。」
第203章 學者(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