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這劣政,劣的好啊!」
話聲隔簾傳至房中,顧炎武、傅山、閻爾梅以及王略四人以及於一旁為四位長輩溫酒、取菜的閻復面露詫色時,作為主人的王略還未開口詢問。那棉簾便被挑開了,王略一見來人,臉色瞬時一變,連忙起身道。
「下官見過經略!」
經略?
顧炎武、傅山、閻爾梅一聽,無不是紛紛起身,驚訝的看著這瞧相貌甚至比閻復還要年青來人,他,他便是朱明忠?
在他們四人紛紛見禮時,聽著他們自我介紹,儘管目光落在顧炎武身上,但朱明忠仍是不露聲色的一一還禮,然後對王略用極為親近的語氣說道。
「起田,你於家中宴客,怎麼也不知會我一聲,我這不告而來,你可不要生氣啊!」
經略的話讓王略立即受寵若驚道。
「經略事務繁忙,下官那裡敢因私打擾。」
隨後王略連忙介紹起顧炎武、傅山以及閻爾梅父子,隨後又按經略的吩咐著下人拿碗筷,待他剛一落座,便聽顧炎武問道。
「方才經略為何言道,米券劣政劣的好?」
好奇心人皆有知,顧炎武自然好奇他為何會這麼說。
聽說顧炎武這在王家之後,他便徑直來了王家,知道他們在吃「火鍋」,特意吩咐王家的下人不過通報,未曾想卻聽到顧炎武的評論,於是朱明忠便乘機借著自辯之詞走了進來,現在他這麼一問,朱明忠笑問道。
「寧人年歲長我,可曾記得先皇取桐城秀才蔣臣所議,重行鈔法之事?」
重行鈔法之事?
詫異之餘,顧炎武說道。
「自是記得,先皇之時,北方先有天災,後有流寇作亂,加之清虜入關屠戮,以至於北方盡為赤地,江北數省稅賦斷絕,以至國用不足,內帑空虛,如此時桐城秀才薦重行鈔法,歲造三千萬貫,一貫一金,歲可得金三千萬兩。其全不顧自英宗以降砂法便形同虛設,惟官府用之,而民間不用……後於京中試行,結果是百姓「京商騷然,綢緞各鋪皆卷篋而去……」
在顧炎武提及崇禎十六年重行鈔法的失敗時,朱明忠笑道。
「當時先帝為重行鈔法,解決國之用度,內閣大臣蔣中葆曾言:「民雖愚,誰肯以一金買一張紙?」先帝答:「高皇帝時如何偏行得?」蔣言:「高皇帝似亦以神道設教,當時只賞賜及折俸用鈔,其餘兵餉,亦不曾用也。」先帝答道:「只要法嚴。」蔣又言:「徒法亦難行。」,以其後之結果來看,蔣中葆所言甚是,「徒法亦難行。」」
經略的話讓顧炎武等人的臉上皆浮現些許詫色,與顧炎武與傅山互視時,見其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狀,這時又聽經略感嘆道。
「民雖愚,誰肯以一金買一張紙?」
一聲感嘆後,朱明忠看著顧炎武等人說道。
「可今日於我江北,民愚否?卻肯以一金買一張紙!寧人可知為何?」
反問時見他們四人皆陷入沉思之中,朱明忠面上的笑容變得更濃了,這個時代的人無法理解什麼是官府的信用,亦無法理解,明朝鈔法敗壞的根源不僅僅只是信用。
「自然是利之所趨,行商販運貨物,若攜銀錢多少不便,而米券卻可於米商處通兌銀錢,雖有貼水,但卻少去隨身攜帶銀錢的風險,而米商之所以願收兌米券,除與官府所議,憑一石米券可於江北直至常州皆可換米一石外,其可利用米券千里販糧,從而省去轉運之苦,將轉運負擔全懶官府,若官府意維持米券之信,就非得通兌米券不可……」
研究了一天的米券,顧炎武自然知道,大家為什麼可以接受那一紙米券。
「究其根本,就是那米券上所寫,憑券可於官倉取精米一石!」
「正是如此,今日江北有人肯以一金而買一張紙!正是因為憑券可於經略衙署治下換米一石!」
展顏一笑,朱明忠的臉上甚至顯得有些得意,在確定要與滿清打一場「貨幣之戰」之後,在鑄劣錢降低順治通寶信用的同時,如何建立自身的信用,也必須考慮在內,他並沒有選擇鑄造足值的制錢。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軍餉局的用來發放軍餉的米券,去建立另一個信用體系。
「可經略難道就沒有看到,這米券為米商所用,其可從中謀以暴利嗎?待到官府不負其累時,又該如何?」
傅山有些焦切的追問道。
「官府如何不負其累?」
看著面帶焦色的傅山,朱明忠解釋道。
「只要控制好米券的發行,縱是米商每月得到些許銀利又有何妨,今日我軍餉局所發之米券,非但可以行於江北,既然是於南京,亦可通兌。當年先帝欲以厲法所行之鈔,尚為人所牴觸,而我米券卻為人所接受,如此豈不正利於我!」
信用!
瞬間,顧炎武、傅山以及閻爾梅似乎明白了,他們無不是驚愕的看著經略,而閻爾梅更是失聲道。
「經略所圖難道是以米券代以寶鈔,待他日百姓接受米券之時,再印千萬米券?得金千萬?」
閻爾梅的話音剛落,一旁的王略便立即反駁道:
「用卿休得亂言,當時議行米券,即有定策,米券累計所發不得超出衙署每月餉米之需,不可多發一石。」
當初發行米券時,就已經定下了基本的發行方針,畢竟這米券關係到官吏、官兵能及工匠的薪餉。
「今日坊間商人愛用米券,皆因米券之信,若是濫發米券,待到百姓不用之時,豈不亂我軍心,如此損已利人之事,朱某豈會為之,今日眾人愛用米券,所用者無非是為其之方便,行商用其,可省銀錢隨身攜帶之險,而米商用其可免轉運之費,其間看似官府失以錢利,讓商人盡得米券之利,可別忘了……」
說話間,朱明忠對王略問道。
「起田家中可有米券?命人取一張過來。」
作為戶總司務的王略家中自然有米券,不過片刻功夫,便有下人取來了一張米券。
第139章 論政(第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