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歲年底,謝遷利用清軍缺糧的契機,自號高苑候,討夷大將軍,一口氣打下了鹽城、興化、泰州、建湖等地,奪取了大批糧食和器械,實力暴漲。
不過這種情況,在洪承疇打通漕運後,事態便開始改變。
江南源源不斷的軍糧運入兩淮,多鐸有兵有糧後,便利用騎兵優勢,逐漸將謝遷的活動範圍控制在了揚州東部和淮安府南部地區,義軍逐漸失去了迂迴機動的空間,被迫從原來的流動作戰,轉為逐城爭奪的硬戰。
清軍的糧食解決,謝遷的糧食卻出了問題,被他裹挾的百姓,也被他精簡到二十萬,可是糧食依然緊缺。
謝遷本來就是靠著劫掠維持人馬,地方上都被他破壞,現在雖然還占著幾個縣城,有些存糧,但可以想想,如不下力氣恢復,這些地方春種夏收肯定完了,過不了多久,必然發生饑荒,他若是不能突破多鐸的封鎖,就只能是死路一條。
從去歲十二月開始,清兵在糧草充足的情況下,開始組織河南、山東、江南三省會剿,兩淮的數支流民武裝,先後被清兵撲滅。
洪承疇建議多鐸先易後難,防止流民向其它地區流竄,裹挾更多的百姓,越滾越大,在將謝遷限制在固定區域後,便先調集大批糧食,將流民安置下來,避免四處起火的局面。
洪承疇有多年的剿匪經驗,有他出謀劃策,兩淮的數十萬流民先後被遣返安置,暫時解決了兩淮的危機。
在解決了幾股流民武裝後,多鐸的大軍便向謝遷壓來,謝遷的日子便難過起來,他先後派遣幾支人馬,跳到外圍發展,但無一例外,都逐一被清兵剿滅。
此時留給謝遷的路已經不多,第一是突破淮河,殺回山東,第二是越過大運河,向西靠攏金聲桓或者衡陽藩,第三是投靠魯王,改變作戰方式,就在這古邗國之地紮根下來。
前兩條都因為多鐸手中的三萬騎兵,而使得謝遷不敢離開丘陵地帶,最後只得選擇第三條,投靠魯王,死守經營現在的地盤。
今歲二月,為了加強和魯王的聯繫,謝遷將人馬分成三部,命大將丁可澤率領五萬人馬守住泰縣、興化防備多鐸從揚州東進,命白蓮會首裴守政等人領五萬人守衛淮安府境內的鹽城、建湖阻止清兵南下,並準備屯田、曬鹽恢復生產,他自己則率領十萬人馬屯兵如皋,兵指南通,將地盤與魯王相連。
如皋東靠鹽河,位置正好在揚州府伸入大海的半島上,雖是死地,但海上是魯王的地盤,萬一戰敗,他可以選擇退入大海。
西面的金聲桓和衡陽藩都離他太遠,只有魯王有可能給他幫助,所以他只能投靠魯王,而為了與明朝舊官紳合流,他有意與內部的白蓮教分清界限,將裴守政和聖女支往了淮安一帶,以換取魯王政權的接納。
其實他不這麼做,魯王也會興高采烈的接納他,魯王地少人寡,實力一直發展不起來,現在能得到這麼一支人馬,在江北得到幾縣之地,簡直睡覺都要笑醒。
這次謝遷攻打南通,魯王亦派遣水師,在崇明島遙相呼應。
南通是清軍在江北的一個重要據,主要就是為了防備崇明的魯王軍襲擾內地,因而駐兵一萬,由清將正紅旗劉清泰統帥,城中糧草、器械、銀錢都頗為充足,謝遷垂涎已久。
謝遷十萬大軍駐紮在如皋縣南面的曠野里,簡易的營帳綿延十幾里,聲勢浩大,一桿高高的大纛旗,中間一個巨大的「明」字,左邊一條字書「高苑候謝」,這是謝遷的大旗。
魯王平白得了這麼多人馬,爵位什麼的也是捨得,別侯爵,就算謝遷要求封公,也不是問題。金印赦書早已送來,沒有半拖延。
在大營中間一占地半畝的大帳內,謝遷站在一副地圖前有些出神,旁邊站著軍師趙束鄉,正是有他的謀劃,謝遷才能從山東殺入兩淮,坐擁數城,擁兵二十萬,才能從流寇變成大明侯爵。
與所有的流寇,亂匪一樣,謝遷最大的問題就是隊伍擴沖太快,沒有穩定的後勤供給,導致只能搶奪民糧,軍紀渙散,戰力低下,還要被地方豪強和普通百姓敵視,所以趙束鄉一直在謀劃他轉型,趁著和魯王搭上線,打下南通後,收斂軍紀,從流寇變成官軍。
謝遷也接受趙束鄉的勸,為了長遠打算,他確實需要轉變,否則難成大事,但轉變卻需要時間,滿清未必會給他這個機會。
「本帥得到消息,清兵掃清了外圍的幾支人馬,多鐸已經在揚州集結四萬大軍,從東面逼向泰縣,馬光輝、河洛會也在淮安準備了三萬大軍,從北面掃蕩過來,看來是準備將我們趕入大海啊!」
謝遷顯得有些焦慮,他一步步走到現在,從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理想,到被魯監國封為高苑候,其中並不容易。
他心中十分清楚魯王之所以這麼大方,完全是因為他在陸地上占了五個縣,有十多萬人馬,如果敗入大海,恐怕他侯爺的位子便做不牢了。
雖這魯王封的侯爵沒有隆武朝的值錢,但他還是想坐得久一。
趙束鄉之前在東台等沿海地帶,組織流民曬鹽,給流民準備種子,好在春種時播種,好讓整個義軍有轉型的基礎,他昨天才剛趕到如皋,對於清兵進攻,他早有預料,心中多少有些想法:「清兵剿滅了外維義軍,肯定會對我們動手,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侯爺也不必焦慮。」
不焦慮怎麼可能,謝遷很有自知之明,「本帥雖然號稱二十萬,但實際是什麼情況,軍師又不是不知道,怎麼能不急呢?」
趙束鄉想了想,「眼下,侯爺唯有先打下南通,拔掉這顆釘子,獲取一些糧草,然後背靠崇明島,依靠魯王殿下的支持,層層設防,逐城守衛,堅持到朝廷攻打江南。如果侯爺堅持住了,就是天大的功勞,萬一守不住,那也就只有退守崇明了。」
謝遷聽了臉上帶著疑惑,「朝廷不是要與清廷議和了嗎?」
趙束鄉冷笑一聲,「若真能議和,多鐸早就收兵回淮北了,他豈會如此賣力的為大明去剿滅外圍的義軍,至於那些流民直接驅過河便是,用得著洪承疇發糧安置麼?」
謝遷瞬間反應過來,「那朝廷豈不是中了清廷的計策!」
趙束鄉嘆氣道:「應該是清廷想要拖延決戰的時間,先穩定內部,但這件事情我覺得脫不了多久,近期便會暴露,到時後朝野上下群情激奮,必然發兵報復。那時便是侯爺的機會!」
謝遷了頭,他也沒有別的選擇,總不能現在就跑到島上去,他微微沉吟,「好!那本帥就先拔南通,在回頭與多鐸拼命,看是他先把本帥趕入大海,還是本帥筋骨硬,崩壞他的門牙!」
趙束鄉想了一下,補充道:「除此之外,侯爺最好派人往西面求金督鎮、衡陽藩進行支援!」
第684章 謝遷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