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說朝廷要讓京口鎮總兵劉永錫接防臨淮,在場的幾員大將還沒開口劉良佐自己先怒了:「劉永錫?不就是誠意伯府那個小毛孩子?我已經打聽過了,這毛孩子今年才十六七歲,讓他帶兵來移鎮臨淮、鳳陽?開什麼玩笑?朝廷真要靠一個毛孩子來鎮守兩淮?」
說到這劉良佐是越說越生氣:「朝堂諸公難道不知道守江必守淮的道理,以為隨便派個娃娃就守得住鳳陽皇陵嗎?崇禎八年中都鳳陽被張獻忠、高迎祥攻破的教訓這麼快就忘記了嗎?如果我是曹虎,他們就別想走出臨淮!」
在場的幾員大將都知道劉良佐這是直接定下了調子,所以另一位副總兵沈豹當即站起來:「大帥說得太好,咱們就是太聽話了,所以朝廷才不把咱們當一回事,我這就派人把這幾個不長眼的東西給殺了,讓朝廷知道我們可不是好惹的!」
曹虎的看法也跟沈豹差不多:「大帥,確實是這麼一回事,這朝廷就象是賣笑的娘們,你越老實越規矩她越看不上你,咱們既然是藩鎮,自然就得讓朝廷看看咱們藩鎮的本事!」
劉良佐覺得沈豹與曹虎說的都是金玉良言:「是這麼一回事,朝廷如果派高英吾的精兵來接防臨淮我也認了,可派劉永錫這麼一個小娃娃過來是什麼意思?別人不知道京口鎮的底細,我還能不清楚京口鎮的底細,總共才三千新卒,咱們隨便派個游擊把總出去就能解決整個京口鎮,反正就是一句話,臨淮是咱們的地盤,萬萬不能讓出去!」
劉良佐原本覺得臨淮對於自己來說已經屬於雞肋了,這裡的官民對劉良佐已經充滿了敵意,現在即使拿下來意思也不大,倒不如趁好就收移鎮壽州。
但是聽說劉永錫與京口鎮要移鎮京口,他心底就犯嘀咕了。
一個臨淮縣肯定養不活劉永錫的三千五百將兵,劉永錫移鎮臨淮之後肯定會向朝廷要求更多的地盤,偏偏鳳陽、壽州之間只有劉良佐所部,最終就是朝廷不斷滿足劉永錫的要求讓劉良佐不斷把地盤讓出來,有一個臨淮關就有第二個臨淮關、第三個臨淮關直到無數臨淮關,必須及早把劉永錫這個娃娃趕回去。
所以他直接下了結論了:「下次劉永錫如果派人過來,不用請示我直接幹掉便是!」
只是劉良佐只想著幹掉劉永錫,但劉永錫也惦記著怎麼幹掉劉良佐,所以他才會選擇親自潛入劉良佐軍營。
一切都與劉永錫預期的差不多,劉良佐果然是江北四鎮中最弱的存在,而且這次潛入敵營讓劉永錫獲得更多更重要的信息,而他現在就渴望著一個明確的答案:「李將軍覺得廣昌伯是英雄還是狗熊?」
而被劉永錫稱為李將軍的這位戰將就是那位在曹虎面前自稱「把總」的使者頭目,只見他一面陰鶩,並沒有正面回答劉永錫的問題而是反問劉永錫:「那誠意伯覺得廣昌侯劉良佐是英雄還是狗熊?」
劉永錫大大方方地答道:「花馬劉這等人物如果能被稱為英雄,豈不是看輕了天下英雄!雖然我沒見到廣昌伯本人,但我只有一種感覺,如果這等人也能位列江北四鎮的話,我劉永錫自然可以取而代之,這臨淮、壽州交給劉良佐不如交給我!」
劉永錫口中的「花馬劉」是劉良佐的外號,因劉良佐喜乘一匹花馬縱橫陣前而得名,而劉永錫這番話也讓這位將軍的神情越發變得陰鶩:「誠意伯所言其是,一想到這等阿貓阿狗也能與我們興平伯齊名,我就起了打抱不平之心!」
劉永錫卻知道什麼打抱不平都是廢話。
因為眼前這位李將軍姓李名成棟,只要有足夠的利益李成棟任何原則都可以拋棄。
雖然打心眼裡不喜歡李成棟,但是劉永錫卻知道李成棟稱得上當世名將,明後年將創造無數血腥無比的殺戮,自己要想對付劉良佐一定要借重李成棟的力量:「李將軍,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看到了劉良佐這排兵布陣,我覺得臨淮關已是我囊中之物,不知道李將軍想要什麼好處才肯與我們臨淮鎮同舟共濟?」
李成棟沒想到劉永錫這麼開門見山地跟自己談出兵條件,他雖然是個毫無原則的武夫,但是這一刻多多少少也要遮掩一下:「小誠意伯太客氣了,這次是高大帥與邢太太派我來協助誠意伯拿下臨淮關,大家自己人哪敢提什麼條件?」
只是邢勝平卻在一旁勸道:「既然都是一家人,這麼客氣幹什麼,就算給我姐夫出兵也得論功行賞對不對,何況今天李將軍您是激於義憤前來,李將軍,咱們都是自己人,你有什麼條件只管開口,保證不會讓李將軍吃虧!」
邢勝平這次揚州之行可以說是大有斬獲,特別是帶著美嬌娘與精銳部眾出現在那些過去一直看不起邢勝平並想盡辦法打壓邢勝平的守備、游擊面前讓他們全都驚呆了。
這些人一個個都圍上來跟邢勝平噓寒問暖,高傑與邢夫人更是對邢勝平寄以厚望,希望他能把劉永錫的整個臨淮鎮拉過來。
雖然高傑所部戰力為江北四鎮之冠,但正所謂樹大招風,現在不管是朝廷、州縣還是其它藩鎮都對高傑所部保持一種敵對態度。
這也是高傑不但沒能渡江甚至連揚州城都沒能拿下來的緣故,但如果能把整個臨淮鎮與操江水師拉過來情況就完全不一樣。
而邢勝平也使出了全身手段四處活動,而她的梅夫人在這件事更是一等一的賢內助,不但說服了邢夫人與一批米脂婆娘,就連高傑都覺得臨淮鎮的存在對高家軍是一個極大的利好,甚至可以作為高家軍與朝廷的一個緩衝。
而邢勝平所部五營又可以成為臨淮鎮與高家軍之間的特殊存在,有些事情高家軍不好出面的話完全可以讓邢勝平打著臨淮鎮的旗號去辦。
第五十六章 借力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