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一百九十七節 造船計劃
蕭子山和方非商量下來,認為眼下已經是十一月的下旬了,艦隊回來之後還有許多的事情要作,包括文總一天到晚反覆提倡的「計作查改」,整套流程下來起碼也得要半個月的時間了。七色字小說網http://m.qisezi.com還得向香港的852基地運輸基建材料和必要的軍火,確保香港支隊能夠在當地抵擋住一切敵人的反攻。
這樣計算下來,蕭子山認為不如將年會推遲到十二月底進行――和1631年的公曆新年一起慶祝。
「你知道,遭遇了大半年的貿易***,不少物資都缺貨,正好這一個月時間先緩緩氣,讓物資充裕起來,辦年會才方便。」
於是年會最終就決定在12月26日前後進行――根據高山嶺氣象台差不多三年來的觀測,本時空冬季臨高的最低氣溫在9~10攝氏度左右,一般要出現在1月份中旬。12月下旬的平均氣溫還有17、18度,有時候還會出現21度的左右的氣溫,在海邊露天聚會正好冷熱相宜。
執委會內部,此時正就珠江行動之後的戰果、後續問題和明年的戰略規划進行著緊張的磋商。劉香從珠江口的消失讓執委會十分的意外――沒想到這個和鄭芝龍對抗到最後的大掌柜竟然會如此乾脆的在丟下傳統地盤避戰。執委會對此十分擔心,深恐劉香會選擇時機對香港的基地發起大規模的反攻作戰。香港基地迄今還是草創的階段,不過是分艦隊還是駐軍,力量都很微弱。急需大規模的加強。
從臨高運去的增援物資不僅包括火炮、士兵和建築材料,還需要大量熟練的建築工人為明年的香港開埠進行基礎建設。碼頭、棧橋、貨棧、商鋪。司凱德每天都在執委會工作會議上竭力爭取運往香港的物資和載重噸――除了部分物資從廣東可以就近採購之外,大部分香港所需要的物資依然需要使用船隻從臨高發運。
從臨高到香港700多公里的航海線路使得大規模的船團和護航隊體制建設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過去使用的高廣船行這樣純民間性質的船運企業如今已經不能起到掩護作用――劉香和鄭芝龍隨時可能對這條航線上的所有船隻發起無差別攻擊。
海南島上,除了瓊山之外,北部各縣已經相繼落入澳宋之手,但是隨之而來在各縣進行政權建設需要的大量人員、物資的流通都需要大量的海上運力。而三亞開發對物資和人力的需求依然源源不絕,這使得船隻的運力緊張起來。除了在進行反圍剿的幾個月時間裡因為對外貿易中斷,船隻運力寬裕之外,從澄邁大捷之後,整個海上運力的呈現需求旺盛的局面,以至於到了十月,原先不作任何限制的近海運輸載重噸分配也劃歸企劃院統籌管理。
運力緊張是得依靠原先海軍的中小型船隻進行貨運已經變得愈發困難。出海航行過於頻繁使得船隻和水手的工作狀態變差,海損情況開始上升。
擴大船隊成為執委會的一個共識,但是整個1630年,因為戰爭和開發三亞的關係,財政總監部對基礎建設、陸海軍、軍備設施的投資占去了全年預算的一半以上。而直接用於造船的開銷幾乎為零。臨高的航運業,幾乎完全靠對舊有船隻的進行維修改造來支持的。儘管從規模來說,臨高的船隊也相當可觀,舊式帆船中的雙桅/百噸以上級別的船隻保有量有126艘,另有30~70噸的單桅船92艘。
這些船隻全部歸海軍管理控制,一部分船隻經過改裝作為漁船使用,一部分安裝了多少不等的火炮和打字機成為專業的作戰用特務艇,另外一部分安裝了少量的火炮,專門用來充當各種海上雜務,包括運輸、巡邏和捕魚。命名也很簡單,只是簡單的用註冊港+用途+編號。諸如:「臨特」、「臨漁」、「臨運」這樣的名字。
21艘載重噸在200~500噸的船隻――類似「瓊海煤」這樣的大型帆船,被授予了獨立的船名――作為專用運輸船集中使用,特別是前往越南的運糧船和前往三亞、香港的物資輸送船,全部是由這些「大型船」負擔。這些船隻也有少量的武裝,並且留有擴充武裝的餘地,必要的時候可以投入戰鬥。
除了這些由海軍控制的船隻之外,在廣州-雷州-臨高的航線上,過去還有高廣船行和海安船行兩家船行的船隻在航行,這些船隻由殖民及貿易部控制,分別由廣州站和雷州站進行管理。高廣船行有12艘三桅大福船,分別以「廣+天干」和「高+地支」的方式來命名,這些船隻在廣州-臨高之間開辦客貨混裝的定期航線,在第二次反圍剿之前業務十分興旺,二次反圍剿作戰開始前,一部分船隻逃往臨高,一部分被官府扣押沒收。暫時還沒有恢復起來業務。
至於海安船行的船隻,全部是噸位較小的沿海用的鹽船,原本主要是用來運輸雷州糖到廣州等地銷售,除了運輸糖之外,平時還將雷州的煤、木材和農產品運往臨高等短途的海上運輸。
儘管大部分的船隻都由海軍管理使用,在運輸的方面的載重噸分配上實際由企劃院具體控制。企劃院的運輸辦公室里有專門的配載圖和表格,精確到小時的記載各種貨物的物流情況。
海軍執行珠江口戰役之後,大量船隻被調走充當戰艦和運輸艦,使得整個臨高的航運運力愈加匱乏。而兩個中隊的特務艇長駐香港使得原本已經不堪重負的海軍船隊運力進一步縮減。
他們的迅鯨號自航甲板駁船在運量上非常的驚人,但是該船只能在海況較好的沿海區域活動,而且它的動力系統是柴油機,執行了幾次三亞運輸任務之後已經消耗了大量的柴油。作為一艘惟一能夠運輸超大、超重、超長貨物的現代船隻,企劃院實在無法下定決心繼續讓它執行常規性的貨運任務。
這一嚴峻的形勢,使得在執委會的工作會議上,緊急造船的動議被再一次的提出來。造船不僅要滿足運輸的需要,還要用來擴大海軍的作戰艦艇,陳海陽在會議上明確指出,現有的武裝特務艦在噸位上過小,限制了安裝的火炮數量和口徑。特別是在部分特務艇上安裝的24磅卡隆炮,陳海陽認為這種小型短射程的火炮意義不大。
「24磅卡隆炮的有效射程只有100~200米,如果遭遇西方戰艦,射程上吃虧,如果遇到劉香一類的大海盜的船隊,一次炮火射擊如果不能摧毀敵人的船隻,並且立刻完成裝彈,會在接舷戰中被淹沒。」陳海陽提到,在虎門和廣東內河戰鬥中,裝備卡隆炮的特務艇中隊在作戰中為了避免在近距離內被明軍的紅夷大炮毀傷,不得不多次先等待加農炮中隊從遠距離毀傷火力之後再加入戰鬥。
「卡隆炮中隊只在大嶼山之戰中,對付火力非常貧弱,而且數量也不占優勢的小股海盜時才發揮出其摧毀性較強的優勢。長遠看,卡隆炮中隊只能充當巡邏或者護航使用。」
另外,特務艇中隊的特務艇大多噸位偏小,很難進行持續性的作戰――一些船隻建造質量不佳,而且這些船隻全部沒有在船底包銅皮,鑿船蟲和海生物附著情況已經變得極其嚴重,陳海陽估計,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船隻必須立刻進行維護。
「繼續使用特務船進行繁重的運輸和護航任務的話,很快我們就要面臨在到1631年的上半年有一半以上船隻維護的尷尬局面。」陳海陽警告道,「造船,特別是建造能夠長時間使用的大噸位船隻迫在眉睫!」
「我們現在這樣運輸船和戰艦不分家的局面不合適。表面上看起了是綜合利用,實際上船隻改造也好,分配也好,都弄得四不像。」海軍軍令部長明秋發言了。
澳宋海軍真正按照軍艦改造或者建造的,只有鎮海和伏波兩艘雙桅炮艦和鐵肋木殼三角帆巡邏艇,但是它們的噸位均不超過200噸,是小得不能在再小的船隻,海軍軍令部在圖上兵棋演習中得出結論,如果四艘8154巡洋艦不出動,澳宋海軍只有在小規模的戰鬥中才有能保持絕對優勢,一旦遭遇到劉香或者鄭芝龍這樣隨時可以動用上百艘大船的大型海上勢力,海軍就難以確保勝算了。
海軍希望得到若干艘大噸位,風帆或者蒸汽動力的大型戰艦。在武裝、航速和續航力上至少要有19世紀初期的巡航艦的水平。
最後海軍提出要求:至少在1630財政年度內用追加撥款的方式開工建造2艘千噸級的三桅風帆巡航艦,1631年財政年度內,再開工6~10艘500噸級的武裝輔助船隻。
「顯然,這有點倉促了。」馬千矚等陳海陽發言結束之後才慢條斯理的說道,「大型戰艦,當然很有用。不過,即使不談我們的技術能力和物資儲備夠不夠建造這種19世紀水平的巡航艦,這條千噸級的船建造周期起碼要1年吧?」他說著回頭看了下展無涯。
「三百噸的木船,如果材料足夠,人手也足夠,突擊建造大約要六個月。」展無涯說道,「不過現在我們能夠建造鐵肋船,建造周期可以進一步縮短。三到四個月吧。」
「顯然,我們現在需要建造的不是這樣大船――因為我們是船能夠在短時間內投入使用,比如二三個月之內。」馬千矚說,「因為現有的海軍船隻,在半年內都會面臨大修和維護的問題,開工建造要一年之後才能投入使用的船隻只會造成海軍力量的空檔期。」
這是旗幟鮮明的反對海軍提出的造艦計劃。一時間執委會的會議室里有些冷場。陳海陽想反駁,但是馬千矚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又得到了工業部門的證實。
鄔德說:「建造大型戰艦來不及了,我看還是從根本上先解決運力的問題。」
根子上來說,海軍的任務太多,擔負的運輸任務過重,使得船隻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維護保養。鄔德建議,突擊建造一批專用的運輸船隻來取代現在被使用的特務艇,使它們能夠從繁重的運輸任務中解放出來。
「我不懂造船,不過,我們可以參照美國人建造自由輪的概念,標準化設計建造一批帶武裝的運輸船。現階段為了快速建造,把船隻的噸位限制在300~500噸,採用風帆動力。」鄔德闡述著他的思路,「當然,可以為將來安裝蒸汽機留下改裝的空間。」
「蒸汽機要裝,可以先安裝一台較小型的,有個50馬力的就夠了。」文德嗣插話道,「作為操帆的輔助動力。有蒸汽機動力輔助操帆,會大大降低對水手的操帆能力,而且還能節約很多的人力。」
展無涯說:「使用鐵肋木殼結構的話,四個月左右可以完工。」
馬千矚說:「還是慢了點,最好能夠在二三個月內投入使用。」
鄔德說:「我的另外一個提案是建造駁船。」
鄔德表示,他進行了運輸狀況的調研活動,發覺占用運力很大一部分是近海的沿岸運輸,包括從馬裊向博鋪運鹽這樣的短途大宗運輸。雖然採用了編隊的體制,但是實際上每艘船都是獨立使用風帆航行的。
鄔德提議,將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的蒸汽大發艇作為拖船使用,快速建造一批無動力的駁船擔負沿海的運輸任務。
「全鋼的駁船,運量可達千噸以上。」鄔德說,「我們沒有這麼多的鋼材,就造鐵骨木殼的駁船,連甲板都用不著。運量每艘200噸左右,一個編隊10艘駁船。」
「這樣的話,蒸汽大發艇是牽引不動的。」文德嗣說。
「那就建造蒸汽機的拖船!」鄔德說,「我們現在能自制500馬力的蒸汽機,建造或者改造幾艘近海使用的拖船應該不成問題。」
大家認為這個方案可行。建造500馬力的蒸汽機對機械部門來說已經是比較熟練的工作了,至於拖船本身,如果對海況要求不高的話,小型的拖船建造難度也不大,工期用一個月就差不多了。
至於海軍提出的擴大戰力的問題,文德嗣提議:可以將擱淺的854工程重新上馬,這艘原本準備作為帝國第一艘鐵甲艦的大船在因為擠占過多的鋼鐵而被迫下馬前已經完成了龍骨的鋪設和肋材的安裝。自此以後,854工程就如同史前恐龍的骨骼一般,在造船廠的船台上供人瞻仰。
實話說,就算龍骨和肋材,這艘船的氣勢已經震撼了無數的土著。他們想不出這些巨大的鐵骨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也不能想像能用人力組裝結合起來。
854的下馬和鋼鐵材料不敷使用有很大的關係。而更重要的是,當時合格的鉚工實在少得可憐。周比利帶得幾個徒工,製造鍋爐還算勉勉強強,要大規模的在鉚接船殼,不管是在工藝難度還是人工數量上幾乎都是不可能的。
儘管文德嗣對854工程的下馬耿耿於懷,但是造船畢竟不是只靠圖紙,工人的技術水平和加工能力也是重要部分,所以他只好默認了這個現實。
現在周比利的徒子徒孫們在大規模的製造被稱為「炸彈鍋爐」的墨家系列鍋爐之後,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儘管還不敢用來鉚接如此巨大的船殼,但是在一些船體部件和船用鍋爐上已經算是有了相當的把握。
文德嗣根據工人們的技術水平,提出了全新的854改方案。
所謂的854改方案是立足於利用854工程已經完成的部分。船型和構造沒有變化,只是在技術上簡化建造過程,將原先的全鐵殼船改為鐵骨木殼船。木殼船在保養上較之於鐵殼船要容易些。在建造上無需依賴土著工人不甚可靠的鉚接工藝了。對鋼鐵的需求量也大大下降了。
854改的正式的型號名稱為1630級鐵肋木殼飛剪首蒸汽輔助動力風帆巡洋艦,設計指標為:排水量1160噸,長70米,寬9.9米,吃水6.25米。安裝一台200馬力蒸氣發動機, 航速八節(使用蒸氣動力),十六節(風帆動力),載員109人。全橫帆(full rigged)布局。蒸汽機不僅提供航行動力,也可以提供操作風帆的動力,大大節約了水手的數量。
這種船是以1860年代的蒸汽-風帆混合動力巡洋艦為藍本的。這種噸位的戰艦,在當時的美國海軍中被劃為三級巡洋艦。作為破襲船,在美國內戰中使用非常廣泛,足跡遍布世界各大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www.pinbige.com。品筆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ww.pinbige.com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