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橫穿南北,是糧運之道,也是運兵之道。
雖說自甲申年後,漕運就基本斷了,但是大運河卻依然承擔溝通南北的責任。
山東藤縣,明軍大本營,馬士英大軍駐紮於此,已經與魏軍李過部交手多日。
明朝對外宣稱,朝廷通過談判,已經迫使滿清歸還山東、北直,取得了巨大的外交勝利,但魏軍突然進攻,破壞了朝廷與清的談判,阻止了明軍接受山東、北直,是反叛行徑,實屬大逆不道。
明軍大軍北上,為了接收談判所得,與魏軍在濟寧州,激戰一場,不能勝,於是又退到了藤縣。
濟寧之戰,與青州之戰幾乎同時展開,十萬明軍進攻,三萬魏軍防守,明軍傷亡近萬,魏軍死傷五千餘人,焚毀明軍數條大船,軍陣堅如磐石,扼守要地,截斷運河,使得明軍始終無法衝破魏軍的阻攔。
馬士英通知了多爾袞明軍的動向,以及大概兵力,並聲言,明軍已經北上包抄魏軍後路,期望有助於多爾袞穩定軍心。
明軍判斷魏軍主力,已經去堵截清軍,只是偏師用於阻擊,本以為能輕鬆占據濟南,控制山東,不想十萬人,居然無法擊敗三萬魏軍的阻攔。
雖說,明軍中的少壯派,依然堅持繼續攻擊,但是馬士英卻有些怕了。
說起來馬士英與高義歡算是老熟人,彼此之間,曾經還有些交情。
早在當初阿巴泰入寇山東,於齊魯大地牧馬時,高義歡偷襲清軍,斬殺近千清軍,便給他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此後,高義歡打亳州、壽州,殺了他屬下劉良佐全家,馬士英也有出聲,就是怕惹到,這尊凶神。
現在,馬士英見不能突破魏軍偏師,心裡立刻生怯,帶著兵馬退到藤縣,轉而派人給魏軍送去禮物,表示願意和解。
此時明軍營帳遍布原野,密密麻麻的士卒進進出出,忽然在營地東側,一隊騎兵疾馳而來,捲起一道黃塵。
騎兵飛馳著,奔到營前,飛身下馬,便一手扶著頭盔,一手按著戰刀,疾步往帥帳而去。
片刻後,拔營的號角響起,身穿緋色官袍的馬士英,在騎兵的簇擁下,出了營寨,營地中明軍帳篷未收,便湧出營盤,如泄洪一般往南奔馳。
運河上,明軍的戰船齊齊起錨升帆,順著水流,向南航行。
``````
徐州,被明軍圍困已經有幾十日的時間。
早前明軍大炮轟擊,士卒攻打,一度曾攻陷東門瓮城,幸而劉黑子率領親兵死戰,才將明軍趕下城頭。
此後,明軍就不在攻擊,只留下一部人馬,監視城池,大軍便向北進軍。
劉黑子見此並未出城攻擊,而是緊守城池,繼續等待大魏援軍。
徐州是南北之間的重鎮,地位雖不及襄陽,可也是魏軍進軍兩淮,必須控制的一地,他很清楚,只要守住徐州,他就是一件大功。
清晨,守衛城頭一夜的士卒,大多抱著兵器,背靠著牆歇息。
東方漸白,將士們陸續起身,活動著筋骨,等待著伙頭兵送來山東大餅。
城頭上,幾名士卒靠著牆,啃著餅子,小聲嘀咕著,「直娘賊的,城外的龜孫不去打韃子,圍著我們幹什麼?害老子天天啃餅子,有錢都沒地方使!」
旁邊的老卒啐了一口唾沫,「他們就那德行,韃子打不過,就會欺負咱們。我聽上面人說了,魏王要先打韃子,回頭就收拾他們。你看著吧,到時候有他哭的。」
正說著話,城下忽然一隊斥候奔馳著歸來。
明軍主力北上後,剩下的明軍無法包圍徐州,遠離城池紮營,監視徐州的一舉一動,劉黑子同樣派出斥候,監視著城外的明軍,每日都有斥候出城刺探。
「明軍撤了!明軍撤了!」斥候奔馳中揚起黃塵,老遠便歡呼大喊。
城上的守軍聽見聲音,紛紛站起身來,遂即一陣騷動,無數人影涌到城牆邊。
劉黑子按著習慣,清早巡視城頭一遍,才走到台階處,正要上城,忽然聽見呼喊,不禁與袁宗第對視了一眼,眼中都露出喜色。
「那個誰,你過來!」城門嘎吱打開,斥候正要飛奔向帥府,他剛奔入門洞進入街道,便聽身後有人大喊。
斥候回頭一看,是劉大帥站在台階處,於是連忙勒緊馬韁,翻身下馬,小跑著過來,抱拳道:「卑職參見大帥,袁將軍!」
劉黑子急聲問道:「你剛才說什麼?」
「大帥,城外明軍撤了。卑職奉命出城探查,看見明軍大營已空,停在河中的船隻也不見了。卑職見此,急忙繼續向南走了十多里,看見許多明軍漫野撤退,正欲靠近觀察,被對方游騎發現,卑職便趕了回來。」斥候興奮道。
劉黑子的黑臉上露出了喜色,一旁的袁宗第,也露出驚喜的笑容,欣喜道:「看來北面已經見分曉了!」
此次混戰,圍繞的核心就是爭奪山東和北直隸,現在明軍南撤,袁宗第很容易就做出了判斷。
劉黑子摸著他鄂下的鬍鬚,神情複雜道:「這麼說來,俺高兄弟是不是要做皇帝呢?」
袁宗第忙道:「大帥,以後可不敢和大王稱兄道弟了。」
劉黑子道:「老袁,你懂得的多,有經驗,回頭教教俺。」
此時,城頭的士卒已經弄清是怎麼回事,一陣震天的歡呼聲,隨之響起。
劉黑子與袁宗第走上城頭,遠眺城外,遂即大聲喝令,「斥候繼續探查,務必確認明軍撤走。各營將士準備,等完全弄清楚之後,聽本帥軍令行事!」
劉黑子用計奪取徐州,他行事還是十分謹慎,城門打開,快馬立時奔出。
······
泰山位於山東,在五嶽之中泰山並不是最挺拔高聳的,也不是最巍峨險峻的,可是卻成為了歷代帝王封禪祭拜之處。
說道封禪,就想到了泰山,而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一掃六合的秦始皇,以及在他之後,幾位具有豐功偉績的帝王在此封禪。
此時,泰山腳下,軍帳蔓延,十餘萬魏軍紮下營盤,高義歡來到泰山腳下,準備封禪。
一般而言,封建社會對於泰山封禪有著三個苛刻的條件:一是、封禪帝王要真正開創了大一統;二是、在位期間要做到國泰民安,要有傑出的貢獻;第三、要有祥瑞的出現。
如果沒達到條件,必然會被人謾罵,像宋真宗就被罵得不輕,丟了大臉,不過高大王臉皮厚,到並不怕個別不開眼的龜孫找他麻煩。
第967章明軍撤退